
中国浙江省一名20岁男生小张(化名),近日从野外钓鱼归来后,突然出现高烧和腹泻症状,他被送往医院急诊时已感染严重,当晚被转入急诊加护病房,经过3天的紧急救治才脱险。导致他生病的原因是野外水域中的一种致病细菌,称为「隐形杀手」,即致病钩端螺旋体。
据《澎湃新闻》报道,台州医院表示,他们最近已经接诊了3例感染致病钩端螺旋体的患者,其中包括小张。夏季和秋季多雨,鼠类等动物活动频繁,这是致病钩端螺旋体病流行的季节,因此人们应该避免与受感染的水体接触。
小张平时身体健康,但近日突然出现高热和腹泻。最初以为是普通的胃肠炎,他吃了两天的药却没有好转,症状还变得更加严重,包括疲倦和寒战。因此,他前往台州医院东院区急诊就诊。经过初步检查,发现小张的血小板下降并出现急性肾损伤,医生考虑到他可能患有「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情况危急,当晚被送入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进行抢救。
在详细了解病史后,家人告诉医生,小张在发病前一天曾去野外钓鱼。医生考虑到可能是致病钩端螺旋体感染,立即开始相应的抗感染治疗,以及补液和抗休克治疗,同时进行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诊断。经过治疗,小张的情况逐渐好转,体温下降,血压、尿量和发炎指标都恢复正常。最后的检查结果证实了他患有致病钩端螺旋体感染。
致病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广泛传播于野生动物和家畜之间。长期携带这种病菌的鼠类和猪是钩体的重要宿主和传染源,而受感染的水源,如猪和鼠的尿液污染的水体、稻田、小溪和塘水等被称为疫水。当人接触疫水时,致病钩端螺旋体可以通过正常或受伤的皮肤和黏膜进入人体。虽然人类普遍易感,但患病的风险与接触疫水的频率以及个体免疫力有关。
台州医院急诊室主任秦杰表示:“每年夏秋季节我们都会收治几例致病钩端螺旋体感染的患者。小张出院后,我们又接诊了两名男性患者,经过治疗,他们也已康复出院。致病钩端螺旋体病是一种急性传染病,最初表现为发烧和肌肉酸痛,严重情况下可能迅速导致休克、肺出血、肝肾功能损害等多器官受损,甚至危及生命。但大家不必恐慌,只要及时就医,绝大多数病例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