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砖国家的扩张引起了欧美的警觉,他们担心中国的影响力正在向南半球扩展。比利时汉学家包登(Jeanne Boden)分析了习近平想要建立的新世界秩序,并提醒欧洲读者要注意中国的言行之间经常存在巨大差异。

Advertisement

比利时主要的荷语媒体《晨报》(De Morgen)于5日刊登了包登的专访。在引言中,包登首先指出,今年8月金砖国家峰会决定新增阿根廷、沙乌地阿拉伯等6个成员国,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被描述为这个组织的”未经加冕的领导人”,这使习近平朝着建立由中国主导的新世界秩序的目标更加接近。

习近平在今年3月公开了他对新秩序的设想,其中包括在”全球文明倡议”中表明要”支持人类共同价值,包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对此,《晨报》请包登解释是否中国真的希望表达与西方一致的观点,以及中国是否真的想要建立一个尊重所有个体差异的世界。

包登表示,她在多年的中国研究经验中发现,中国人口中所说的和他们实际行动之间存在着鸿沟。她说:”中国人常说西方人太公开,想法非黑即白,而他们更加灵活、实际,一个人可以同时信仰基督、佛教和(共产)党,即便党员被要求为无神论者。”因此,她会自动思考:在某些情况下,中国所说的表面意思背后可能有其他含义。

包登举例说明中国公布的”反间谍法”内容模糊不清,因此可以被广泛使用,导致”几乎所有人都可能受到怀疑”。她还提到习近平声称中国无意追求霸权或扩张,但南海地区的情况却表明这些话并不真诚。

她对习近平向南半球国家传达前述价值观的言论感到惊讶,因为过去中国主要强调的是”共同繁荣”和”中国可以帮助你”等口号。包登认为,当习近平强调不要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他人、不要进行意识形态对抗时,实际上是在间接抨击西方以法治为基础的秩序,试图争取为自己对民主和自由的诠释争取空间。这种从西方价值观中解放出来的想法对南半球的许多国家具有吸引力。

她提醒说,中南美洲、非洲等国家的许多人将中国视为反抗西方殖民主义的典范,但他们只看到中国的宣传,没有了解中国在自己国内所实施的殖民行为,例如新疆问题,这与习近平所宣称的尊重多元文明正好相反。

包登曾写过许多关于中国的分析著作,自认为是中国与欧洲之间的桥梁。然而,在2019年她出版了一本名为”中国宣传蒙蔽世界”的新书,她表示,写这本书的过程令人感到悲伤,因为她已经明白自己可能多年无法再次进入她深爱的中国,但她无法停止写作。她告诉《晨报》,自从该书出版后,她自行决定不再前往中国,因为那里的风险不再是谁被允许进入,而是谁不被允许离开。

前一篇新闻被控性侵未成年少女 《星期三》男星传被剧组换角
下一篇新闻威尼斯明年拟向一日游游客收入城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