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来,健身运动和马拉松比赛中的猝死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台湾联安诊所心脏内科主任施奕仲表示,许多热爱运动的人可能自认为身体健康,但却忽略了可能存在的心脏问题,因此容易发生不幸事件。患有慢性病的人群也更容易受到影响,但适度的心血管保健和运动仍然至关重要。
施奕仲提到了一个案例,一个名叫黄先生的30多岁男性,平时热爱参加马拉松比赛,但在一次心脏超音波检查中发现左心室心尖部肥厚问题,同时心电图显示出心室早期收缩和心室性心律不整。这些是典型的运动猝死高风险因素。在发现这些问题后,黄先生改变了自己的运动方式,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运动,并及早避免了运动猝死的风险。
施奕仲表示:“导致运动猝死的原因往往与心脏或血管问题有关。”他指出,心脏、血管性问题和慢性疾病是三大主要风险因素,需要特别关注。心脏问题包括心脏结构异常(如肥厚性心肌病变、左心室出口狭窄、主动脉瓣狭窄)以及导致心室频脉、心室颤动等致命性心律不整的情况。在血管性问题方面,急性心肌梗塞是主要风险之一,还有脑血管梗塞、主动脉剥离、脑出血等。施奕仲以主动脉剥离为例,指出运动时血压波动可能导致主动脉剥离。
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和高血脂等慢性疾病的人群更容易患冠状动脉心脏病。施奕仲提醒,如果没有运动习惯并且患有慢性病,应避免突然进行高强度运动,而应逐渐增加运动的时间、强度和频率。
施奕仲表示,通过血液检验、心脏超音波、运动心电图、颈动脉超音波和动脉硬化仪等五种方式可以了解心血管健康状况。一般人应该在45岁前进行全面评估,特别是那些有家族病史的人。他还强调了定期进行有氧运动的重要性,尽管运动可能会增加高风险人群的运动猝死风险,但保养心血管的最佳途径仍然是有规律的运动。血管硬化往往是由于缺乏运动习惯,导致血管弹性下降,最终可能导致运动时的血管爆裂。通过规律的有氧运动,可以改善心脏功能,减轻心脏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