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登2日讯|华总总会长丹斯里吴添泉呼吁政府为青年团组织提供制度化拨款,协助解决一旦修正法令在生效后青年定义下调至30岁所产生的问题和困境。
他说,一旦国会通过2019年青年社团及发展(修正)法令,把青年定义从年龄40岁调低至30岁政策在3年后执行,所有在青年组织注册局(ROY)注册下的青年团体,包括一些华青组织在内,会员年龄都不能超过30岁,导致许多「超龄」会员或领导层都必须自动离队,造成极大冲击。
他说,另一个现实是,大部份在青年组织注册局注册的华青团体,并没有固定的经费来源或财务支援,虽然近年来政府有提供一些拨款,但并非固定或制度化,它都必须经过申请与呈报活动等才获得考虑或批准。
因此,他呼吁政府关注这些潜在问题,先研究和拟定一些政策,尤其是设定制度化的拨款机制,有效支援这些到时进入「更年轻化的青年团体」,让他们无后顾之忧,才是上策!
吴添泉今天在华总大厦丹斯里古润金大讲堂,为华总青年团代表大会主持开幕时发表谈话,出席者包括华总副总会长兼华总青执行团务顾问丹斯里陈坤海,中委吴汉坤律师,华总青代总团长李正瀚,副总团长苏宝耀、饶富财和俞颖琦等。
也是华总青名誉顾问的吴添泉也表示,他将向中委会议提出「批准给予华总青每月1万令吉充作活动基金」的建议。
早在2012年,政府就已起草准备修正上述法令,但一直因各项因素而拖延,直到2019年才获得国会通过,但政府也接受建议而给予缓冲期,包括先容许或放宽顶限年龄至35岁,直到2026后才正式全面执行。
「值得欣慰的是,在这种情况下,这些青年组织这几年来都准备或已经通过修改章程,以及采取一系列步骤来迎合这项法令的执行,尤其是加快步伐吸纳更多年轻会员成为生力军或接班人,更是当务之急!」
他对有关进展表示关心,因为国内也有不少华青组织受到法令的影响,而必须相当大幅度的调整会员和领导结构。
「原则上我们并不反对政府根据国际趋势而修改上述法令,让它取得接轨,长远而言是正确作法,就有如把大选投票的法定年龄调低到18岁,也是符合国际和民主进程的发展趋势,也显示出国家或是政府在政策上,正逐步朝向『更年轻化』的步伐,这是积极和正面的。」
但他认为,一旦法令生效后,对青年组织还是会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毕竟在一般上,很多年轻人在20多岁才完成大专学业,刚刚踏入社会谋职,许多在30岁以前还在拼事业,正起步或甚至摸索阶段,人生历练、生活、工作与收入尚未稳定,都需要继续学习冲刺的关键性时刻,在主观和客观局限下,相信将无法有效积极参与推动青年组织和活动,更何况是成为领导层。
「再说,把一个组织交由30岁以下青年来领导,包括资产管理、经费来源、行政工作和对外关系等等,是否会让他们感到分身乏术和面对巨大挑战?」
此外,吴添泉也特别提到,上述法令只是局限于向青年组织注册局(ROY)注册的青年团体,并没有包括在社团注册局(ROS)注册下的青年团,也就是说,附属于社团注册局团体的青年团(包括各州华堂的青年团及华总青年团在内),并没有受到法令的影响,因此,也没有受到上述法定年龄的限制。
他说,根据了解,目前各州华堂的青年团,包括华总青在内,年龄不超过45岁。国内许多华团的附属青年团,包括政党的青年团在内也大约如此,年龄并没有因此再调低。

在这方面,他认为有利也有弊,并没有绝对,因此他认为在现有阶段还是保留,但不排除将来情况或各州华堂和华总都认为需要时,再来研究和考虑(调低年龄)也不迟。
不过,吴添泉呼吁政府应该一视同仁,关注和给予向社团注册局注册的团体附属青年团,包括华团的青年团在内,让他们有更多机会直接参与政府,尤其是青年体育部的活动和计划。
他说,政府也应该提供相关支援,尤其是拨款这方面,以协助减轻有关组织母会的负担。
他说,青年是社会与国家未来栋梁,也是一个家庭、企业、组织包括华团在内的接班人,扮演了非常重要和不可或缺的角色。
他认为,在华裔人口比率逐年下降的现实下,华青更应当自强,在各方面各领域充实和提升自己,以便为本身、族群及国家,作出更大贡献。
华总大会没提呈修改章程
另外,丹斯里吴添泉在记者会上受询时强调,明天召开的华总中央代表大会,并没有提呈修改章程的建议,也没有讨论。
针对有关课题,他表示目前并没有答案,并说:「等时间到,真的有此提案和讨论,我们再来回答。」
他说,明天的大会很透明,各媒体都受邀采访,在现场可以了解华总开会的程序和提案。「看有没有相关的提案,如有可以再访问。」
询及之前华总中委会会议为何会商讨上述修改章程的课题,他说,中委会是由各小组所组成,而各小组(指修改章程小组)有权提呈有关建议以进行讨论。
「这是内部的课题和内部行政,如果连内部行政都要在报章上公开讨论,媒体记者会很忙。就由内部讨论完了、议决了,正式有大会提案或议题时,我们才公告天下。」